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慧昭隋末唐初 526年五月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武陵开元寺
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
宪宗元和中,陈广官武陵见之,自言姓刘,为宋鄱阳王休业曾孙,年已二百九十岁,又言广为宋长沙王叔坚六世孙。
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
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已遁去莫知其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弃松德赞中唐 742 — 797
简介
吐蕃第五赞普
又译墀松德赞乞黎苏笼猎赞
755年弃松德赞赞普位,同年末,中原爆发了安禄山叛乱。
弃松德赞在三尚(尚野悉、尚悉东赞、尚赞摩)、一论(论悉诺,blon stagsgra klu khong,即马重英)辅佐下,乘乱进占陇右,直逼凤翔邠州(今陕西彬县)
763年(唐广德元年),马重英突入长安,立雍(邠)王守礼子广武王李承宏为帝,留长安15日,退出。
764~781或786、787年吐蕃连下凉州甘州肃州沙州, 直到848年奄有河西之地八十五年之久。
唐朝被迫于765年767年两次与吐蕃长安会盟,783年双方会盟于清水,划定边界。
787年吐蕃又企图利用朱泚之变后的形势于平凉(今属甘肃)劫盟,谋杀唐廷对抗吐蕃的主要将领浑瑊等人。
是时,吐蕃武力强盛,北接回鹘(789~790年曾与回鹘激烈争夺北庭),西抗大食,东南降服南诏,南征天竺,立碑于恒河北岸,成为吐蕃武功最盛时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太贞
太贞
河内人
贞观十四年瓜州司法参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公孙武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栎阳人
秦王刘武周有功,累迁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
太宗贞观初,为肃州刺史
屡败突厥,迁左监门将军进封东莱郡公
高宗永徽初,累授右武卫大将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议潮唐 799 — 8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872 【介绍】: 名或作义潮
沙州敦煌人
安史乱后,吐蕃攻占河西、陇右各州。
宣宗大中二年议潮吐蕃内乱,率众收复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一州地。
五年春诏受沙州防御使,同年冬献十一州图籍,唐置归义军于沙州,拜议潮归义军节度使
懿宗咸通八年入朝为右神武统军
后病卒于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本立初唐 ? — 6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0 【介绍】: 唐人
高宗龙朔元年,自忻州定襄,为监察御史里行
乾封中,为御史
咸亨中,为考功郎中
仪凤中,为左司郎中,恃宠用事,为狄仁杰劾贬。
武则天垂拱三年,为肃州刺史武则天特令鞫刘祎之受金私妾事。
四年,自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永昌元年三月罢相,未几复相。
载初元年再罢为地官尚书,旋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益中唐 748 — 8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29 【介绍】: 陇西姑臧人字君虞
李揆族子。
代宗大历四年进士第
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
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
宪宗元和中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等。
文宗大和元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歌诗与李贺齐名,乐工争求之。
佳作妙句,人或施之图绘、或以为歌词。
一说,乃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
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
九年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
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
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
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
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
文宗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衔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
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
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
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
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
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
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
他体亦颇多佳作。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
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
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
六年,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
历参渭北臧希让、朔方李怀光灵州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幕。
元和中召为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出为河南少尹,复入为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历太子右庶子
元和末,迁右散骑常侍
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风流有文词,诗名早著,其诗或画工图绘,或唱为乐曲,流播一时。
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二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
宰相揆族子。
进士
宪宗闻其名。
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
太子宾客
右散骑常侍
太和初礼部尚书致仕卒。
时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
故世言文章李益以别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国史补》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下亦唱为乐曲。
李益:清夺雅正主。
旧唐书本传
)长为歌诗,贞元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
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
或因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
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
)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
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
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
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历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
《唐诗品》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
故《从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
古诗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
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作等,亦《国风》之次也。
《艺苑卮言》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
太白力有馀闲,故游衍自得,将矻矻以为之。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
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肷,至今诵之,令人凄断。
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
《诗源辨体》
李益贞元时人。
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
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
……五言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一联,雄伟亦类初唐
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
《诗源辨体》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中唐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
《大历诗略》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
其视钱、刘,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
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颃者。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此公下笔,獐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时,有以也夫。
大抵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
张澍《李尚书诗集序》
迹汉以来,仲宣从军,只贡颂谀;灵运秀才,徒述怀思。
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状。
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
其他章句,亦清丽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
《越缦堂读书记》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
长于托咏,朗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
馀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古耳。
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乘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京师西明寺
好学力行,勤勉门人。
玄宗天宝中避地姑臧,极尚经论之学,因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不知何许人。
志学寻师颉颃黉肆。
尤乐于教养。
讲习之美。
为四方所归。
天宝末
关中版荡。
因避地姑臧
众翕然影附。
乃自念以差虏之封。
习俗易变。
此亦佛法之幸也。
故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之。
既示寂。
沙门法信禀本道节度使张朝义表进乞使两街三学大德。
详定。
诏许之。
仍赐其僧紫衣。
充本道大德。
咸通四年三月也。
释乘恩
不知何许人也。
肇从志学知遍寻师。
凡厕黉堂必穷义路。
常训门人。
曰。
好学近乎智。
力行近乎仁。
仁智稍成。
是殊名同实。
趋菩萨地若下坂之走丸耳。
乐人为学不忘讲导。
天宝末关中版荡。
因避地姑臧
旅泊之间嗟彼密迩羌虏之封。
极尚经论之学。
化其内众勉其成功。
深染华风悉登义府。
自是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
其疏祖慈恩而宗潞府。
大抵同而少闻异。
终后弟子传布。
咸通四年三月中
西凉僧法信精研此道。
禀本道节度使张义朝。
表进恩之著述。
敕令两街三学大德等详定。
实堪行用。
敕依其僧赐紫衣。
充本道大德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空三藏唐 705 — 7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74 【介绍】: 唐僧。
天竺人梵名阿目祛·跋折罗,译名不空金刚
幼丧父,随叔父至中国,师事金刚智
后奉金刚智命赴天竺狮子国求密藏。
玄宗天宝五载再入唐,加号智藏国师,居京兆大兴善寺,译出密部经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
玄宗代宗,皆为灌顶国师
官至鸿胪卿封肃国公
出入宫廷,广占田园,势移权贵。
卒谥大辨广正智三藏。
不空,梵名阿目祛跋折罗
天竺婆罗门族。
随季父至东土。
年十五。
师事金刚智三藏。
后附昆崙舶至师子国
天宝五载
赍密藏还京师
赐号智藏
历元宗肃宗代宗三朝。
皆为灌顶国师
永泰元年特进鸿胪卿
加号大广智三藏。
九年敕加开府仪同三司
封肃国公
是年卒。
敕赠司空
谥大辨正广智三藏和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华言不空金刚
今止行不空。
略也。
其先北天竺婆罗门也。
幼从季父东游。
年十五。
师事金刚智三藏。
不旬浃。
能通梵本悉昙章。
声明论等。
师大异之。
俄受菩萨戒。
且入金刚界大曼茶罗。
掷华以验后事。
知其为教门瑞器。
洎登具。
善一切有部。
异国书语。
六月而毕声明大论。
再夕而终文殊普贤行愿。
此在它人。
非一纪一年。
未易习者。
其敏利可当哉。
祈学新瑜伽五部三密法。
师久未之许。
诏空还天竺
人以为必不可留矣。
师独夜梦。
京师诸寺佛菩萨像。
皆东行。
旦诏止空。
师益以为神。
乃尽传五部灌顶
摩诃阇梨法。
毗卢遮那经。
苏悉地轨则等。
开元二十年
三藏师示灭。
图塔影堂。
既加缮治。
旋游五天。
弟子含光慧𧦬等。
三十人侍。
始抵南海
采访使镏巨邻。
恳请灌顶法性寺演畅。
度者万计。
感文殊见身。
二十九年
凌国。
遇大风。
作法止之。
狮子国
见普贤阿阇黎
空自是学无常师。
凡秘藏诸经。
五百部本三昧耶诸尊密印。
仪形色像。
坛法标帜。
文义性相。
无不通究。
一日王纵狂象。
人趋避莫敢近。
空口诵手印。
住慈定当衢立。
象数头辄踢跌。
次游五印土。
屡彰奇应。
天宝五载
京师
狮子国王尸罗迷伽表。
金宝璎珞。
般若梵夹。
杂珠白氎等。
诏止鸿胪寺
既而又诏入内。
立坛为帝灌顶
后徙居净居寺
是岁夏旱。
诏祷雨。
制曰。
时不得赊。
雨不得暴。
空请立孔雀王坛祷之。
未三日而雨。
上大悦。
躬持筐。
出紫袈裟一副。
使即披擐。
并赐帛三百匹。
尝诏空止大风。
请一银瓶作法。
风遂止。
偶池鹅触翻瓶。
风起益暴。
诏如前作法。
随效。
赐号智藏
八载诏许西还。
乘驿至南海郡
诏留赴河陇。
节度使哥舒翰
请弟子含光等。
别为功德使
开府元琮授法。
十三载
并授金刚界大曼拿罗于武威开元寺
士庶数千人。
是日道场地震。
空曰。
群心所感之至也。
十五载
京师大兴善寺
肃宗皇帝即位初
空常密表凤翔灵武起居。
上亦遣使求密法。
逮收复返正。
皆如逆料。
乾元中诏入内。
建道场护摩。
转轮王位。
七宝灌顶法。
上元末
上不豫。
空祓除。
诵大随求至七遍。
翌日有瘳。
表乞归山。
李辅国宣诏。
许。
终南山智炬寺脩功德。
一夕感大乐萨埵。
放光證验。
以位邻悉地。
空曰。
众生未度。
吾宁自度耶。
代宗即位
恩礼隆渥。
译严。
密。
仁王二经。
上为序以颁行之。
是日卿云见。
天下表贺。
永泰元年
制受特进试鸿胪卿
加号大广智三藏。
大历三年
兴善寺立道场。
诏近侍大臣诸禁。
并入灌顶
四年请自今于天下僧堂中。
奉文殊菩萨。
为上座。
盖憍陈如。
虽先度。
而特小乘故尔。
制曰可。
五年夏彗星出。
诏空于五台脩功德。
讫事星没。
秋还自五台
诏以所御狮子骢迎入。
赐沿道供帐。
六年十二月二日
进所译经凡一百二十馀卷。
七十七部。
且以贺上生日也。
有疏不录。
京师不雨。
诏立坛以祷。
制曰必三日内者。
则法力致也。
三日外者。
非法力矣。
二日果大霔。
上赐紫罗衣一袭。
杂䌽百段。
弟子衣各一袭。
饭千僧。
请造文殊阁。
贵妃王华阳公主。
共成之。
内出钱。
约三千万以助。
九年示疾。
上疏以辞。
诏劳问赐医药。
开府仪同三司
肃国公食邑三千户。
固让不允。
六月十五日卒。
享年七十。
僧腊五十。
谥大辨广正智三藏。
弟子慧朗灌顶位。
空于总持。
最彰殊胜。
利物尤多。
玄宗尝诏祷雨。
空曰此天数也。
某日当自雨。
不可强。
强之恐暴。
因以诏其师金刚智
果风雨大作。
坊市有漂溺而死者。
遽诏空止之。
空于寺庭。
捏六七泥媪。
洒水作梵语骂之。
有顷霁。
一日偕术士罗公远
玄宗
坐便殿。
公远时时以如意反手搔背。
空怒夺如意。
击碎其前。
公远再三俯地拾不可得。
玄宗且起助之拾。
空遽举手出如意。
公远
因笑曰。
特戏耳。
在地者其影也。
可拾乎。
北邙巨蛇见形。
作人语。
丐空救度。
且曰弟子每欲翻河水。
洛阳
以快所怀。
空为授归戒。
说因果。
至谓汝昔以嗔毒太重。
受此业身。
今复甚。
吾力其何哉。
当思吾言。
勿自纵放。
后樵者见蛇死涧下。
臭闻数里。
天宝中
西蕃大石康三国兵。
西凉
诏空诵仁王密语于内道场。
才二七遍。
帝于殿庭见若五百馀人者。
惊问空。
空曰此毗沙门天王子。
领兵赴陛下命。
西凉
宜急设食遣之。
既而西凉捷书至。
以为三国围急。
忽东北去城三十馀里。
云雾蔽塞。
鼓角声动山谷。
三国营垒。
中夜有金色鼠。
咋绝弓弩弦。
莫能制。
至是用辄废。
遂大奔溃。
于时或见神人。
皆介冑刀剑以立。
光发北城门楼上。
天王坐而怒视。
帝省书益多空。
或谓空无它伎能。
遇祷雨。
但设绣座。
手持数寸木神。
簸旋之。
掷使立座上。
俟牙出目瞬。
则雨矣。
释不空。
梵名阿目祛跋折罗
华言不空金刚
止行二字略也。
本北天竺婆罗门族。
幼失所天。
随叔父观光东国。
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
初导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
浃旬已通彻矣。
师大异之。
与受菩萨戒。
引入金刚界大曼荼罗
验以掷花。
知后大兴教法。
洎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
谙异国书语。
师之翻经常令共译。
凡学声明论。
一纪之功六月而毕。
诵文殊普贤行愿。
一年之限再夕而终。
其敏利皆此类也。
欲求学新瑜伽五部三密法。
涉于三载。
师未教诏。
空拟回天竺
师梦京城诸寺佛菩萨像皆东行。
寐寤乃知空是真法器。
遂允所求。
授与五部灌顶护摩阿阇梨法及毗卢遮那经苏悉地轨则等。
尽传付之。
厥后师往洛阳
随侍之际遇其示灭。
开元二十年矣。
影堂既成。
追谥已毕
曾奉遗旨令往五天并师子国
遂议遐征。
初至南海郡
采访使刘巨邻恳请灌顶
乃于法性寺相次度人百千万众。
空自对本尊祈请旬日。
感文殊现身。
及将登舟。
采访使召诫番禺界蕃客大首领伊习宾等曰。
今三藏往南天竺师子国
宜约束船主好将三藏并弟子含光慧𧦬等三七人国信等达彼无令疏失。
二十九年十二月
附昆崙舶离南海
至诃陵国界遇大黑风。
众商惶怖各作本国法。
禳之无验。
皆膜拜求哀。
乞加救护。
慧𧦪等亦恸哭。
空曰。
吾今有法。
汝等勿忧。
遂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
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
作法诵大随求一遍。
即时风偃海澄。
又遇大鲸出水。
喷浪若山。
甚于前患。
众商甘心委命。
空同前作法。
令慧𧦪诵娑竭龙王经
逡巡众难俱息。
既达师子国
王遣使迎之。
将入城步骑羽卫骈罗衢路。
王见空礼足。
请住宫中七日供养。
日以黄金斛满盛香水。
王为空躬自洗浴。
太子后妃辅佐。
如王之礼焉。
空始见普贤阿阇梨
遂奉献金宝锦绣之属。
请开十八会金刚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
并许含光慧𧦪等。
同受五部灌顶
空自尔学无常师。
广求密藏。
及诸论五百馀部。
本三昧耶。
诸尊密印仪形色像坛法幖帜。
文义性相无不尽源。
一日王作调象戏。
人皆登高望之无敢近者。
空口诵手印作于慈定。
当衢而立。
狂象数头顿皆踢跌。
举国奇之。
次游五印度境。
屡彰瑞应。
至天宝五载还京。
师子国王尸罗迷伽表。
及金宝璎珞般若梵夹杂珠白氎等。
奉敕权止鸿胪续诏入内立坛为帝灌顶
后移居净影寺
是岁终愆阳。
诏令祈雨。
制曰。
时不得赊雨不得暴。
空奏立孔雀王坛。
未尽三日雨已浃洽。
帝大悦。
自持宝箱赐紫袈裟一副。
亲为披擐。
仍赐绢二百匹。
后因一日大风卒起。
诏空禳止。
请银瓶一枚作法加持。
须臾戢静。
忽因池鹅误触瓶倾。
其风又作急暴过前。
敕令再止。
随止随效。
帝乃赐号曰智藏焉
天宝八载许回本国。
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
有敕再留十二载
敕令赴河陇。
节度使哥舒翰所请。
十三载武威开元寺
节度使洎宾从皆愿受灌顶
士庶数千人咸登道场。
弟子含光等亦受五部法。
别为功德使开府元琮受法。
并授金刚界大曼荼罗
是日道场地震。
空曰。
群心之至也。
十五载诏还京住大兴善寺
至德初銮驾在灵武凤翔。
空常密奉表起居。
肃宗亦密遣使者求秘密法。
洎收京反正之日。
事如所料。
乾元中帝请入内。
建道场护摩法。
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
上元末帝不豫。
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
翼日乃瘳。
帝愈加殊礼焉。
空表请入山。
李辅国宣敕令于终南山智炬寺修功德。
念诵之夕感大乐萨埵舒毫发光以相證验位邻悉地。
空曰。
众生未度吾安自度耶。
肃宗厌代。
代宗即位
恩渥弥厚。
译密严仁王二经毕。
帝为序焉。
颁行之日庆云俄现。
举朝表贺。
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
制授特进试鸿胪卿
加号大广智三藏。
大历三年兴善寺立道场。
敕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幡三十二首。
又赐道场僧二七日斋粮。
敕近侍大臣诸禁军使
并入灌顶
四年冬
空奏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制许之。
此盖慊憍陈如是小乘教中始度故也。
五年夏有诏。
请空往五台山修功德。
于时彗星出焉。
法事告终星亦随没。
秋空至自五台
帝以师子骢并御鞍辔遣中使出城迎入。
赐沿道供帐。
六年十月二日
帝诞节进所译之
表云。
爰自幼年承事先师三藏十有四载
禀受瑜伽法门。
复游五印度。
求所未授者并诸论。
计五百馀部。
天宝五载却至上都
上皇诏入内立灌顶道场。
所赍梵经尽许翻度。
肃宗于内立护摩及灌顶法。
累奉二圣。
令鸠聚先代外国梵文。
或绦索脱落者
未译者译。
陛下恭遵遗旨。
再使翻传利济群品。
于天宝迄今大历六年凡一百二十馀卷。
七十七部。
并目录。
笔受等僧俗名字
兼略出念诵仪轨写毕遇诞节。
谨具进上。
敕付中外并编入一切经目录中。
李宪诚宣敕赐空锦䌽绢八百匹。
同翻经十大德。
各赐三十匹。
沙门潜真表谢。
僧俗弟子赐物有差。
又以京师春夏不雨。
诏空祈请。
如三日内雨。
是和尚法力。
三日已往而霈然者。
非法力也。
空受敕立坛。
至第二日大雨云足。
赐紫衣并杂䌽百匹。
弟子衣七副。
设千僧斋。
以报功也。
空进表。
请造文殊阁。
敕允奏。
贵妃王华阳公主同成之。
内库钱约三千万计。
复翻孽路荼王经
宣赐相继旁午道路。
至九年
宣扬妙法诫勖门人。
每语及普贤愿行出生无边法门
劝令诵持。
再三叹息。
其先受法者偏令属意观菩提心本尊大印。
直诠阿字了法不生證大觉身。
若指诸掌重重嘱累。
一夜命弟子赵迁持笔砚来。
吾略出涅槃茶毗仪轨以贻后代。
使准此送终。
稽首三请。
幸乞慈悲久住。
不然众生何所依乎。
空笑而已。
俄而示疾。
上表告辞。
敕使劳问赐医药。
开府仪同三司
封肃国公
食邑三千户。
固让不俞。
空甚不悦。
且曰。
圣众俨如舒手相慰。
白月圆满吾当逝矣。
奈何临终更窃名位。
乃以五股金刚铃杵先师所传者并银盘子菩提子水精数珠。
留别附中使李宪诚进。
六月十五日
香水澡沐东首倚卧。
北面瞻望阙庭。
以大印身定中而寂。
享年七十。
僧腊五十。
弟子慧朗次绍灌顶之位。
知法者数人。
帝闻辍视朝三日。
赐绢布杂物钱四十万。
造塔钱二百馀万。
功德使元琮知护丧事。
空未终前诸僧梦。
千仞宝台摧。
文殊新阁颓。
金刚杵飞上天。
兴善寺后池无故而涸。
林竹生实庭花变萎。
七月六日茶毗。
帝诏高品刘仙鹤。
就寺置祭。
司空
谥曰大辩广正智三藏。
火灭收舍利数百粒。
八十粒进内。
骨不然。
中有舍利一颗。
半隐半现。
敕于本院别起塔焉。
空之行化利物居多。
于总持门最彰殊胜。
测其忍位莫定高卑。
始者玄宗尤推重焉。
尝因岁旱。
敕空祈雨。
空曰。
过某日可祷之。
或强得之其暴可怪。
敕请本师金刚智设坛。
果风雨不止。
坊市有漂溺者。
树木有拔仆者。
遽诏空止之。
空于寺庭中捏泥媪五六。
溜水作梵骂之。
有顷开霁矣。
玄宗召术士罗公远
与空捔法。
同在便殿。
空时时反手搔背。
曰。
尊师如意。
时殿上有华石。
空挥如意击碎于其前。
再三取如意不得。
帝欲起取。
空曰三郎勿起。
此影耳。
乃举手示
如意复完然在手。
北邙山有巨蛇。
樵采者往往见之。
矫首若丘陵。
夜常承吸露气。
见空人语曰。
弟子恶报。
和尚如何见度。
每欲翻河水陷洛阳城以快所怀也。
空为其受归戒说因果且曰。
汝以瞋心故受。
今那复恚恨乎。
吾力何及。
当思吾此身必舍矣。
后樵子见蛇死涧下。
臭闻数里。
空凡应诏祈雨无他轨则。
但设一绣座。
手簸旋数寸木神子。
念咒掷之。
当其自立于座上。
已伺其吻角。
牙出目瞬则雨至矣。
又天宝中西蕃大石康三国帅兵围西凉府
诏空入。
帝御于道场。
空秉香垆诵仁王密语二七遍。
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于殿庭。
惊问空。
空曰。
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
请急设食发遣。
四月二十日果奏云。
二月十一日
城东北三十许里。
云雾间见神兵长伟。
鼓角諠鸣山地崩震。
蕃部惊溃。
彼营垒中有鼠金色。
咋弓弩弦皆绝。
城北门楼有光明天王
怒视蕃帅大奔。
帝览奏谢空。
因敕诸道城楼置天王像。
此其始也。
空既终三朝所赐墨制一皆进纳。
生荣死哀。
西域传法僧至此今古少类矣。
嗣其法位慧朗师也。
御史大夫严郢为碑。
徐浩书之树于本院焉。
系曰。
传教令轮者。
东夏金刚智为始祖。
不空为二祖。
慧朗为三祖。
已下宗承所损益可知也。
自后岐分派别。
咸曰。
传瑜伽大教。
多则多矣。
而少验者何。
亦犹羽嘉生应龙。
应龙生凤皇。
凰皇已降生庶鸟矣。
欲无变革。
其可得乎。
释不空。
梵名阿目祛跋折罗
华言不空金刚
止行二字略也。
本北天竺婆罗门族。
幼失所天。
随叔父观光东国。
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
初导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
浃旬已通矣后同弟子舍光慧𧦬(扶件切)等三七人。
附昆崙舶离南海
至诃陵国界遇大黑风。
众商惶怖各作本国法。
禳之无验。
皆膜拜求哀。
乞加救护。
慧𧦬等恸哭。
空曰。
吾今有法。
汝等勿忧。
遂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
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
作法诵大随求一遍。
即时风偃海澄。
又遇大鲸出水。
喷浪若山。
甚于前患。
众商甘心委命。
空同前作法。
令慧𧦬诵娑竭龙王经
逡巡众难俱息。
既达师子国
王遣使迎之。
极备供养。
一日王作调象戏。
人皆登高望之无敢近者。
空口诵手印住于慈定。
当衢而立。
狂象数头顿皆踢(徒郎切)趺。
举国奇之。
次游五印度境。
屡彰瑞应。
至天宝五载还京。
是岁终愆阳。
诏令祈雨。
制曰。
时不得赊雨不得暴。
空奏立孔雀王坛。
未尽三日雨已浃洽。
帝大悦。
后因一日大风卒起。
诏空禳止。
请银瓶一枚作法加持。
须臾戢静。
忽因池鹅误触瓶倾。
其风又作急暴过前。
敕令再止。
随止随效。
帝乃赐号曰智藏焉
天宝八载许回本国。
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
有敕再留。
至德初銮驾在灵武风翔。
空常密奉表起居。
肃宗亦密遣使者求秘密法。
洎收京反正之日。
事如所料。
上元末帝不豫。
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
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礼焉。
肃宗厌世。
代宗即位
恩渥弥厚。
又以京师春夏不雨。
诏空祈请。
如三日内雨是和尚法力。
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
空受敕立坛。
至第二日大雨云足。
一岁复大旱。
京兆尹萧昕诣寺谓为结坛致雨。
不空命其徒取桦皮仅尺馀。
缋小龙于其上。
而以炉香瓯水置于前。
转吹震舌呼使咒之。
食顷即以缋龙授曰。
可投此于曲江中。
投讫亟还。
无冒风雨。
投之。
旋有白龙才尺馀。
摇鬣振鳞自水出。
俄而龙长数丈。
状如曳素。
倏忽亘天。
鞭马疾驱未及数十步。
云物凝晦暴雨骤降。
比至永崇里第衢中之水已决渠矣。
至永泰中香水沐浴东首以卧。
比面瞻礼阙庭。
以大印身定中而寂。
茶毗火灭。
收舍利数百粒。
其顶骨不燃。
中有舍利一颗。
半隐半现。
敕于本院别起塔焉。
玄宗召术士罗公远与空角法。
同在便殿。
罗时时反手搔背。
空曰。
尊师如意。
时殿上有花石
空挥如意击碎于其前。
罗再三取如意不得。
帝意欲起取。
空曰。
上勿起此影耳。
乃举手示罗。
如意复完然在手。
北邙山有巨蛇。
樵采者往往见之。
矫首若丘陵。
夜常承吸露气。
见空人语曰。
弟子恶报。
和尚如何见度。
每欲翻河水陷洛阳城以快所怀也。
空为其受归戒说因果。
且曰。
汝以瞋心故受今报。
那复恚恨乎吾力何及。
当师吾此身必舍矣。
后樵子见蛇死涧下。
臭闻数里。
又一日风雨不止。
坊市有漂溺者。
树木有拔仆者。
遽召空止之。
空于寺庭中捏泥媪五六溜水作梵骂之。
有顷开霁矣。
尝西蕃大石康三国
帅兵围西凉府
诏空入。
帝御于道场。
空秉香炉诵仁王密语二七遍。
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于殿庭。
惊问空。
空曰。
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
请急设食发遣。
四月二十日果奏云。
二月十一日城东北三十许里。
云雾间见神兵长伟。
鼓角喧鸣山地崩震。
蕃部惊溃。
彼营中有鼠金色。
咋弓弩弦皆绝。
城北门楼有光明天王
怒视蕃帅大奔。
帝览奏谢空。
因敕诸道城楼置天王像。
此其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行遵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光州固始人
闽国国君王审知次子。
后唐庄宗时,入洛进方物,遂留京邸。
同光末,变服为僧,窜身巴蜀。
后晋出帝开运中,住阆州光国院,状若七十余,壮力不衰,凡预言灾福,后往往契合。
终于晋安玉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
闽王审知仲子也。
后唐庄宗朝。
以贡方物。
京师
同光之季。
明宗以兵入即位。
饥乱仍岁。
由是剪䰂变服。
遁游巴蜀。
开运中
寓阆之光国禅院
状貌若七十馀。
然力殊壮不衰。
且能预言灾福。
类风角鸟占者。
一日偕寺众赴斋李氏。
方操匕箸。
忽起大呼门外。
因谓李氏今夜火。
自东南至西北。
皆煨烬。
宜谨备之。
既而果然。
他日或问其大呼之故。
乃曰适见一茜衣妇人。
持炬历火所至地。
吾大呼欲以止之耳。
尝游赵法曹家园中。
桃树下曰。
有如许钱。
赵即命掘之。
方施畚锸。
会重客至。
赵遽出迎不暇顾。
仆隶争取喧閧不能已。
所见悉复化为青泥。
后终于晋安玉山
释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
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方物。
因留京邸。
同光末会明宗将入。
兵乱相仍。
乃自剪饰变服为僧。
窜身巴蜀。
晋开运中
状貌若七十馀。
然壮力不衰。
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
阆中光国禅院
院徒以律法住持。
人不之知之能否。
李氏子家命斋。
饮啖之次欻起出门。
叫噪若有所责。
谓李曰。
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
邻居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
众聚问其故。
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
老僧恨追不及耳。
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
有如许钱不言其数。
赵乃召人。
发之。
畚锸方兴适遇客至。
为家僮所取。
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
人各争得百馀。
后圬墁之。
门壁坏往往而有焉。
或经人冢墓知其家吉凶。
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
预言灾福后必契合。
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
终于晋安玉山缁徒为其茶毗焉。
释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
开运中状貌若七十馀。
然壮力不衰。
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
阆中光国禅院
院徒以法律住持。
人不知之能否。
李氏子家命斋。
饮啖之次歘起出门。
叫噪若有所责。
谓李曰。
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
邻居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
众问其故。
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
老僧恨追不及耳。
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
有如许钱不言其数。
赵乃召人发之。
畚(音本)锸方兴适遇客至。
为家童所取。
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
或经行人塳墓知其家吉凶。
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
预言灾祸后必合契。
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
终于晋安玉山
缁徒为荼毗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瑛
僧惟瑛
未详何许人。
善声色兼知术数。
士人陆宾虞举进士
在京与之往来。
惟瑛每言小事无不必验。
至宝历二年春宾虞欲罢举归
惟瑛以行计。
留止一宿。
明旦谓宾虞曰。
君来岁成名不必归矣。
但取京兆荐送必在高等。
宾虞曰。
某曾三就京兆未始得事。
今岁之事尤觉甚难。
曰。
不然。
君之成名必以京兆荐送。
他处不可也。
至七月六日若食水族则殊等与及第必矣。
宾虞乃书于晋昌里之牗。
日省之。
数月后因于靖恭北门。
候一郎官
适遇朝客。
遂回憩于从孙闻礼之舍。
既入闻礼喜迎曰。
向有人惠双鲤鱼。
方欲候翁而烹之。
宾虞素嗜鱼。
但令作羹。
至者辄尽。
后日因视牗间所书字则七月六日也。
遽命驾诣惟瑛
且绐之曰。
将游蒲关故以访别。
笑曰。
水族已食矣。
游蒲关何为。
宾虞深信之。
因取荐京兆府
果得殊等。
明年入省试毕。
又访惟瑛
曰。
君已登第名籍不甚高。
当在十五人之外。
状元姓李名合曳脚。
时有广文生朱俅者。
时议当及第
监司所送名未登科。
宾虞因问。
其非姓朱乎。
曰。
三十三人无姓朱者。
时正月二十四日
宾虞言于从符。
符与石贺书壁。
后月馀放榜。
状头李合
宾虞名在十六。
即三十人也。
惟瑛又谓宾虞曰。
君成名后当食禄于吴越之分。
有一事甚速疾。
宾虞后从事于越。
半年而暴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嶷隋末唐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康
其先西竺唐居人也。
后居襄阳
且十馀世矣。
性敏于佛事凡法华诸经。
不待师授。
纯熟如故习。
昉薙落即通大部。
仍传慧远十地。
于进具之后。
入关住静法寺
仁寿置塔于瓜州崇敬寺。
卒以禅悦自老。
而无所事于世俗云。
释智嶷
姓康
康居王胤也。
国难东归魏封于襄阳
因累居之十馀世矣。
七岁初学。
寻文究竟。
无师自悟。
敬重佛宗。
虽昼权俗缘令依学侣。
而夜私诵法华。
竟文纯熟。
二亲初不知也。
十三拜辞即蒙剃落。
更咨大部情因弥著。
二十有四方受具足。
携帙洛滨依承慧远
传业十地及以涅槃。
皆可敷导。
后入关中住静法寺
仁寿置塔。
敕召送于瓜州崇教寺
初达定基。
黄龙出现于州侧大池。
牙角身尾合境通瞩。
具表上闻。
住寺多年常思定慧。
非大要事不出户庭。
故往参候罕睹其面。
末以年事高迈励业弥崇。
寺任众务并悉推谢。
唐初卒也。
七十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仁贵初唐 614 — 6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4—683 【介绍】: 绛州龙门人名礼
少种田为业。
太宗贞观中应募入军,从征辽东,著白衣持戟腰两弓,以骁勇闻名全军,迁右领军中郎将
高宗永徽时帝幸万年宫,山水暴至,仁贵救驾有功,赐御马。
显庆中高丽,擒契丹,以功拜左武卫将军
又击突厥九姓于天山,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慑皆降。
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乾封初以降扶余等四十城封平阳郡公
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唐军败,仁贵退守大非川,除名为庶人。
未几,高丽余众叛,仁贵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
会赦还,高宗思其功,起授瓜州长史,不久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卒于官。
仁贵
绛州龙门人
贞观末
太宗亲征辽东
仁贵应募从军
累擢右领军中郎将
显庆中功封河东县男
乾封初平阳郡
开耀中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二年卒。
年七十。
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裴子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新乡
时邑人王恭戍边,留牸牛六头于舅李琎家,五年产犊三十头
还索牛,只还三头。
诉之,子云入狱,伪称其牛为盗贼赃物,即拷之,急言其牛为外甥牸牛所生。
于是以五头酬,余尽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索勋晚唐 ? — 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 【介绍】: 沙州敦煌人字封侯
张议潮婿。
沙州归唐后,辅张氏伯侄,累官瓜州刺史
昭宗大顺末,因张氏内乱,自为归义军节度使
景福初,朝命许之。
乾宁元年,为李明振妻张氏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幼随父楷在安西,遂谙边事。
霸王之略,官至右武卫郎将
安史乱起,见肃宗于行在,拜左卫将军,兼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
又迁伊西北庭都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善静后晋 858 — 9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
长安金城人俗姓王
初掌书奏于神策军。
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
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
北还,居终南云居山
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
卒谥净悟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安金城王氏子。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梦。
佛像金色晃耀。
因而有娠。
及生岐嶷。
稍长读书。
能文辞。
为神策军掌书奏
中尉器重之。
年才二十又七。
终南山丰德寺
礼广度禅师
去饰受具。
而家人莫之知也。
天复中
南谒乐普。
器之。
容入室。
仍典园务。
有僧辞乐普。
普问云。
四面是山。
阇梨向什么处去。
其僧不能答。
苦求代答。
云竹密不妨流水过。
山高那碍野云飞。
且嘱其僧曰。
如和尚问。
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
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
普诘之曰。
此非汝语。
果谁语邪。
僧具以对。
至晚乐普上堂云。
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
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
结庐而止。
复游峨眉
兴元连师王公礼重。
旋归乡里。
永安禅院
僧问云。
知有底人。
道不得时何。
答知者个什么。
云不可无也。
答恁么只合道得。
云道即不无。
语偏。
答水冻鱼难跃。
山寒花发迟。
问云牛头未见四祖。
何。
答异境灵松。
睹者皆羡。
云见后何。
答叶落已枝摧。
风来不得韵。
开运丙午
冬鸣虔稚。
集僧嘱累。
归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得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塔于长安义阳乡
平居多异。
洗沐往往舍利殒坠。
必自收閟。
不以示人。
且戒弟子。
勿外传。
尝禅寂。
群鹤驯狎庭际。
若听法状。
恐有见者。
每使人驱去之。
释善静
俗姓王氏
长安金城人也。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
因梦圣容照烂金色。
遂尔娠焉。
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
因掌书奏于神策军。
中尉器重之。
忽厌浮幻。
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
时年二十七也。
洎乎削染受具。
天复中南游乐普。
元安禅裔乃融心要。
北还化徒于故里。
结庐于终南云居山
道俗归之如市。
又起游峨嵋。
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
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后还故乡已黍离矣。
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
开运丙午岁冬
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俗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黑白之众若丧严亲。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获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迁塔于长安义阳乡
石塔岿然。
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
昭宗之蒙尘。
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
又尝禅寂次。
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
若有听法之意。
令人驱斥之。
凡此殊徵有而不有。
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
营构禅院命以居之。
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
杭州龙华寺释灵照
高丽国人也。
重译而来学其祖法。
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
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
号照布纳焉
千众畏服。
而言语似涉岛夷。
性介特以恬淡自持。
初住齐云山
次居越州鉴清院。
尝秖对副使皮光业
语不相投。
被举摈徙龙兴焉。
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
禅徒翕然。
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
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
迎取金华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
树塔命住持焉。
终于此寺。
迁塔大慈山之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英杰盛唐 ? — 7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瓜州晋昌人字孟武
郭知运子。
玄宗开元时,历迁左卫将军幽州副总管
长史薛楚玉英杰帅万骑及奚众攻契丹,屯榆关。
后奚众贰,唐军不利,英杰力战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敬之唐 667 — 7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44 【介绍】: 华州郑县人字敬之
郭子仪父。
始自涪州录事参军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原州别驾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历、吉、、寿四州刺史
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知运唐 667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21 【介绍】: 瓜州晋昌人字逢时
初为秦州三度府果毅,以功累迁伊吾军使
玄宗开元二年,从郭虔瓘击败突厥,加右骁卫将军
吐蕃渭源,与薛讷等相掎角,败之。
除陇右诸军节度大使鄯州都督,寻兼陇右经略使,营柳城,大败吐蕃
州胡康待宾反唐,率军平之,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卒于军,谥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